(金边讯)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博士(Kin Phea)接受《柬中时报》专访,深入剖析柬泰边界争端的历史渊源、现实挑战及和平解决之道,强调柬方致力于通过法律和和平机制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。
金平博士指出,柬埔寨与泰国同为佛教国家,拥有深厚的历史、文化与宗教联系,两国陆地边界超过800公里,主要依据1904年与1907年《法暹条约》划定。然而,围绕文化遗产与宗教遗址的领土争端长期存在,尤以柏威夏寺及其周边区域最具争议。尽管国际法院分别于1962年与2013年两度裁定该寺属于柬埔寨,但泰方依然时有挑衅行为。
金平博士特别提到,2025年5月28日,泰军在柏威夏省“三角地区”越境开火,导致一名柬埔寨士兵牺牲。尽管事件发生在柬方境内,泰方却声称主权受侵犯,并借机激化国内民族主义情绪,甚至出现军事政变倾向。
为和平解决争端,柬泰双方曾于2000年签署《陆地边界划界谅解备忘录》(MOU),成立联合边界委员会(JBC),并依据1904年与1907年法暹条约及相关地图开展划界工作。然而,由于泰方坚持使用自行绘制的地图,该机制成效有限,边境摩擦与武装冲突屡次发生。
金平博士指出,泰国历来在政治动荡时期借助边境议题转移国内矛盾,2008年围绕柏威夏寺的冲突便是一例。此次“三角地区”冲突,也疑似泰军制造事端,为军事干预铺路。
面对此类挑衅,柬埔寨政府于6月2日决定将“三角地区”、Ta Muen Thom古寺、Ta Muen Toch古寺、Ta Krabey古寺四处争议地区提交国际法院审理,力求以和平、公正和永久性方式解决争端。该决定获得国会和参议院联席会议一致通过,并获得海内外柬埔寨人民和各政治力量的坚定支持。
金平博士强调,柬方作为地理、经济及军力相对较小的一方,无意挑衅邻国,只希望在尊重主权与国际法的基础上实现睦邻共处。相比之下,泰方一再动用经济与军事手段施压,例如于6月7日单方面关闭多个边境口岸,以经济手段胁迫柬方,破坏区域合作氛围。
他呼吁,若泰国真心希望和平解决问题,应在双边机制无果后,配合柬方诉诸国际法院等公平、公正的法律途径。只有相互尊重历史与现实,遵循“占领地保有原则”(uti possidetis juris,意即殖民地时代划定的边界应继续有效),才能避免冲突循环,构建持久和平。
金平博士向泰国军政各界及民众呼吁,不应歪曲历史,煽动民族主义,应教育下一代尊重邻国的主权、领土与文化身份。他强调,唯有在相互理解与和平文化基础上,柬泰这两个佛教王国才能真正实现和睦共存、共同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