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金边讯)没有去过潮汕的人不可自称美食家,因为从鱼生到肥酒,那里遗留了秦朝至宋朝的美食文化。还有火锅中的清流——潮汕牛肉火锅,对牛肉各部位的精细分解,是潮汕人对风味的极致追求。牛骨汤咕嘟咕嘟翻滚冒泡,夹起一片五花趾,汤底中三起三落,海鲜酱油、沙茶酱或是普宁豆酱,根据个人口味喜好轻轻蘸取,咸鲜或是甜辣的味道首当其冲,慢嚼几下,爽脆的肉质带着丝丝韧劲的口感,回味竟是肉的丝丝清甜。
柬埔寨华人中80%是潮汕人,在首都金边能将潮汕火锅做到极致的首推“一头牛的故事”。
据“一头牛的故事”廖总介绍,潮汕人将一头牛分割成脖仁、五花趾、匙仁、匙柄、三花趾、胸口油、吊龙、新鲜肥牛、爽口嫩牛九大部位,不管每个部位多少,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店应该是要完整地吃掉一头牛的,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让客户体验到牛肉不同部位的滋味,讲述一头牛的故事。

廖总告诉记者,一头牛的故事潮汕牛肉火锅店最核心的竞争力有两块,一方面是稳定的肉源,每天晚上12点,屠宰场送来的牛肉是整块的温体牛肉,从宰杀到进店一般不足两小时。
另一方面就是驻店的切肉师傅,鲜肉要手工切得薄厚恰到好处,并不容易。肉分粗切和细切两种,任何入行的小弟都得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先从粗切学起,只有经验丰富的才能认准肌肉间的缝隙下刀,去掉油膜、肉筋等,将不同部位的肉分割开来。


师傅们几乎一个晚上手不离刀,他们决定了肉的出成率和口感。以五花趾为例,它位于牛后腿肌肉发达处,状如梭形,外包膜、内藏筋,处理起来十分复杂,要去膜去筋,将肉完整取出。有些部位要薄切,吃口更爽脆,比如三花趾和五花趾;有的部位需要厚切,比如脖仁,吃起来更有满足感,用潮州话讲叫作饱喉。

廖总说,在众多部位中,肥牛、嫩肉较为普通,三花趾、五花趾以及胸口油都属于爽脆而香的口感;论鲜香滑嫩当属匙仁、匙柄和吊龙;最极致的口感当属脖仁。脖仁与牛脖子相连,接近肋骨。因为与脖子相连,有许多细筋穿插其中,虽然切片同样为薄片,但吃起来不仅细腻,而且油润鲜嫩;吊龙,即是牛脊肉;吊龙伴,“吊龙伴”则是腰脊肉的两个侧边,有一点肥肉,口感更香滑,肉汁更饱满,无渣。再细分,吊龙伴中的两个小吊龙,即牛骨盆的夹缝中,两条长长的肉,样子有点像龙虾的两根大触须,潮汕人叫它“伴仔”或“龙虾须”,这几两重的肉须,便是吊龙伴中最为登峰造极的美味了;嫩肉位于牛的臀腿部位,是最为大众化的部位。也是需要厚切才能锁住肉汁,鲜甜度更佳;五花趾是牛后腿大腿内侧的两小条肌腱肉,纹理更细,口感的筋道程度比三花趾还要多几分,然而弹性却又不尽相同;肥胼(双层肉)牛腹部夹层肉,带着厚厚一层皮下脂肪,口感肥香。好的双层肉切面,可以看到厚厚一层脂肪和红肉的分层,要足够肥的牛,才能有漂亮的切面。牛腩是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的松软肌肉,是指带有筋、肉、油花的肉块,在嫩肉和肥胼之间,口感软嫩;匙仁是牛的肩胛肉最靠近头部的部位,因经常运动,脂肪呈网点状密密分布,脂肪渗透到肉里,又不会过分肥腻,肉细不柴,汁多,有弹性,涮的时间稍微长一点,口感依然很好;胸口油位于牛胸口的一块脂肪,呈鹅黄色,看似油腻,煮久一点,肥腻的油脂走掉了,口感十分爽脆。一直吃草的牛脂肪是白色的,突然转化谷物喂养和老牛的脂肪才能达到黄色,不管怎样,只要牛的寿命没有超过1000天,脂肪都不会变黄,奶牛除外;三花趾也叫三花腱,是牛的前腿肌腱肉,油脂含量少,切得漂亮的肉平铺有如叶片的叶脉,口感十分筋道,特别是吃草长大的牛,给你吃肉的满足感,10秒后捞出即可食用。

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手打牛肉丸,敲打牛肉的每根铁棒重约七斤二两,45分钟的持续捶击,要求师傅们有强大而持久的臂力。一般而言,一位师傅一次可捶2.5公斤牛肉,每公斤牛肉可出50个肉丸,纯牛肉做出的丸子口感紧实干硬,肉浆加水,配合适量小苏打,做出的肉丸更加蓬松、弹牙鲜嫩。
一头牛的故事,文字始终难以表达,还是需要各位喜爱美食的朋友来这里品尝回味。






